靜思一得10F
我有時候,特別喜愛夕陽,記得我少年時代,讀高中的時候,在「雄工青年」曾經發表了一首小詩,那時我還是基督徒呢!
那首詩,就是「日落的那方」:
當晚虹盛裝如新嫁娘
於是,心思輕飄飄
投入天堂的清涼
苦澀的緘默不在咀嚼
日落的那方
都該──
一面歌唱
一面讚美
神站立著,復活了
在日落的那方
這首詩刊於 民國五十三年六月二十日 的『雄工青年』,距離現在,已有二十四個年頭了,想來此時心境與彼時心境,均已大不相同。
我現在,也無歌唱,也無讚美。
祇是,我更明白,盤桓流動的夕陽,發出光燦的影彩,凝聚的晚霞,溫柔的光明,升揚下降,其實就是一剎那「生死存滅的現象」。
我偏愛夕陽,祇因其光彩令人迷惘,又是孤挺的迴光,圓滾滾的姿態,那種黃澄澄的圓,可算惹人憐愛。
有時,色氛脆異,濃鬱輕淡。
有時,光暈溫和,籠罩山頭。
有時,水平一線,光輪搖晃。
一剎那之後,夕陽就不見了,那是一種歷經戰後的平靜真淳,那是斑爛的歌舞之後的閉幕,那種一剎那的「生死存滅」,使我領悟到穩定與安憩之中的「蘊藉」。
「天地一比丘」在大般涅槃經中,讀到:
「世界是無辜的,生死存滅為一種自然 現象 有生就有死,能有這種安於天命的寧靜心情,才能得到安樂。」
涅槃經的偈:
一切諸世間,生者皆歸死,壽命雖無量,要之必有盡。
夫盛者必衰,合會者別離,壯年久不停,盛色病所長。
眾若輪無際,流轉無休息,三界皆無常,諸有無有樂。
我最喜歡的一首偈是:
水常流不滿。
火盛久不燃。
日出須臾沒。
月滿又復缺。
尊榮毫貴者。
無常復過是。
我在讀了這些偈之後,再望一望那美麗的夕陽,覺得人生有時如鳥翔空,祇是在空盤旋,不管是早早棲息,或晚晚歸巢,其實均是一樣,「無常生死」,根本就是自然的景緻。
失去的,任誰也會傷心,但傷心事實是無濟其他,無論如何的傷心,逝者均不會再生的。人的生死,是當然的事,人會出生,也就會死,任何人都不可能違反這個常理而永生不死的。
耶穌亦然。
孔子亦然。
穆罕默德亦然。
大聖如佛陀,亦然。
不必愁懷,不必黯然,仰首夕陽,何有心事重重?有一首偈,不是更清楚嗎?
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;
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
(摘自蓮生活佛文集「天地一比丘」生死存滅的現象)